构建一支高效的战斗队伍需要综合考虑角色定位、元素反应、队伍平衡性以及战术配合。核心角色的选择是基础,需根据其输出能力、辅助效果或生存能力匹配关卡需求。主C角色应优先选择能频繁触发元素反应且技能倍率高的火、雷属性角色,而辅助角色需具备脱手技能以持续提供元素附着或增益效果。元素共鸣机制(如双火增加攻击力)也是提升整体战力的关键因素,需在配队时优先激活。
元素反应的合理运用是队伍输出的核心。游戏中共有七种元素,基础元素(水、火、冰、雷)之间的反应能造成额外伤害或控制效果,如蒸发、融化、超导等。需注意元素触发的顺序和频率,例如火触发冰的融化反应倍率高于反向触发。风元素的扩散和岩元素的结晶反应虽不直接增伤,但能提供聚怪或护盾支持。建议队伍中包含至少两种能高效触发反应的元素角色,避免单一属性导致的输出瓶颈。
队伍的平衡性涉及角色职能分配与资源投入。理想的队伍需包含输出、治疗、控制三类角色,确保在面对不同敌人时能灵活应对。角色等级、武器和圣遗物需同步提升,尤其是主C和关键辅助的练度必须达标。治疗角色的生命值、辅助角色的元素充能效率需优先堆叠。装备属性应与角色定位契合,如输出角色侧重暴击率与暴击伤害,而护盾角色依赖防御力或生命值加成。
战术层面的细节往往被忽视但至关重要。技能释放顺序需形成循环,例如先由辅助挂元素,再由主C触发反应,最后切回辅助补充状态。元素爆发的充能效率也需通过圣遗物或武器特效保障,避免输出断层。针对特定敌人(如愚人众先遣队)需调整队伍元素配置,利用属性克制快速破盾。多元素队伍虽适应性更强,但需注意角色间的技能协同性,避免元素覆盖冲突导致反应失效。
随着游戏版本更新或新角色加入,需及时测试新配队思路。后期深渊挑战需两套队伍,需提前规划角色培养路线,避免资源分散。平民玩家可优先培养泛用性强的四星角色(如班尼特、行秋),再逐步补充五星核心。配队没有绝对标准,需结合角色池深度与个人操作习惯优化,最终目标是实现输出效率与生存能力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