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定战役派兵数量的核心在于平衡部队容量、统帅能力、兵种属性及战场需求。主城等级直接决定可派遣的部队队列数量,10-15级主城可控制3个队伍,16-20级主城解锁4个队伍,22级以上主城则能派遣5个队伍。提升主城等级是最直接的扩容方式,同时需优先升级兵营和军事科技以增加单支部队的兵力上限。部队容量还受统帅技能影响,例如汉尼拔的远征军技能可提升10%部队容量,在外战斗时额外增加15%容量,这类增益需纳入计算。
兵种搭配与战场定位是决定派兵数量的另一关键。骑兵机动性强但防御较低,适合快速突袭或牵制;步兵能抗能打,适合正面作战或驻守;弓兵输出高但脆弱,需配合其他兵种保护。纯兵种编队可最大化天赋加成,但混合编队能应对复杂战局。需根据敌方阵容调整己方兵种比例,例如对抗步兵主力时,骑兵数量需足以突破防线,同时保留部分步兵承担伤害。攻城战需优先派遣步兵和攻城车,而野战则侧重骑兵与弓兵的机动配合。
统帅的强度与技能效果直接影响派兵效率。高觉醒统帅如孙武、贝利撒留等能显著提升部队战斗力,减少所需兵力。需优先派遣技能等级高的统帅,尤其是拥有群体伤害或治疗技能的将领。孙武的AOE技能适合应对密集敌军,可适当减少派兵数量,转而提升单队质量。若统帅未觉醒或技能等级低,则需依赖兵力优势弥补战力差距。注意统帅天赋加点是否符合当前战役需求,例如野战天赋的统帅不适合用于集结进攻。
战场局势与联盟协作是动态调整派兵数量的依据。大规模联盟战中,需预留部分兵力应对突发状况,避免全军压上导致后方空虚。侦察敌方布防后,可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薄弱点,而非平均分配。敌方若在侧翼部署少量部队,可派1-2队快速歼灭,主力仍集中于正面战场。与盟友协调集结部队的数量,避免重复派遣造成资源浪费。在持久战中,需计算资源消耗与兵力补充速度,确保可持续作战能力。